「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頭痛是很常見的症狀,對於「偏頭痛」患者而言,更是可怕的夢魘。
據統計,全球約 12~15% 的人口會經常性偏頭痛,有時還伴隨其他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為什麼會偏頭痛?偏頭痛應該怎麼辦?如何舒緩症狀?
以下將詳細介紹偏頭痛症狀,如何有效舒緩和預防?
偏頭痛是什麼?
偏頭痛(Migraine)是一種頭痛類型,會引發劇烈的抽動性疼痛。
根據《2022台灣頭痛學會民眾衛教手冊》,慢性偏頭痛的定義為:
發作頻率每月達 15 天以上,其中超過 8 天有偏頭痛症狀,且持續 3 個月以上。
此外,早上睡醒時也容易偏頭痛,並會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生活。
全台患有偏頭痛的人可能超過 170 萬,是一種常見的國民病。
哪些人容易偏頭痛?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有偏頭痛,大多數會在 10~40 歲間發生,隨著年紀增長,發作頻率會逐漸減少。
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偏頭痛問題,其機率是男性的 3 倍!
然而,男性的睪固酮含量、上班族過度應酬飲酒等,也都是增加患上偏頭痛機率的原因。
某些罹患身心疾病的人,也較容易引發偏頭痛。如:憂鬱症、躁鬱症、睡眠障礙等。
偏頭痛原因?
多年來,學者一直認為偏頭痛是腦部活動異常所致。
但後來發現,這只是導致疼痛加劇的原因之一,並非主要原因。
至今,偏頭痛的確切原因尚未明朗,但可能跟以下 6 種因素有關:
一、遺傳
偏頭痛通常與家族史有關,大多數是基因遺傳所造成的。
研究發現:偏頭痛遺傳給下一代的機率約為 50%。
而患有偏頭痛的兒童,父母患有偏頭痛的機率則高達 90%!
二、腦部化學物質不平衡
研究指出,偏頭痛與腦中化學物質有關,特別是血清素、血管張力素。
血清素負責血管收縮和調節情緒;而血管張力素則促進血管擴張。
當這些化學物質受到外部干擾,會導致血管的收張失衡,進而引發偏頭痛。
了解更多「血清素」:血清素是什麼?3個血清素不足的原因,又該如何增加?
壓力
失眠、焦慮、情緒緊張、壓力大常是頭痛誘因,也會使頭痛加劇。
若長期過度緊張、壓力,會使頭部血管縮緊,產生偏頭痛症狀。
如此情況也會使頭、頸、肩部的肌肉悶痛或過度緊繃。
另外,壓力會造成體內的「皮脂醇」增加,影響神經系統調節,引發偏頭痛。
了解更多「皮脂醇」:什麼是「壓力荷爾蒙」皮質醇,9種降低皮脂醇的天然食物
天氣、環境變化
每當氣溫驟降、冷風一吹,或是日夜溫差大時,不少人就會開始偏頭痛。
這是因為溫差變化,讓體內血管快速收張,刺激血管神經而引發偏頭痛。
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對溫度和痛覺較敏感,因此溫度變化時,頭痛發作頻率也會增加。
此外,濕度、光線、氣味等因素,或是氣壓及海拔變化,也都可能使偏頭痛發作。
女性荷爾蒙的變化
許多女性都有偏頭痛困擾,特別是在經期前、懷孕或更年期時最明顯。
而女性偏頭痛的原因多半與荷爾蒙高低有關。
「下視丘」是調節女性荷爾蒙的區域,若空腹、壓力大時,也會使荷爾蒙失衡,引發嚴重的偏頭痛。
經期前期和更年期時,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水平會下降,使腦部血管收縮導致頭痛。
通常偏頭痛會在生理期前 3 天出現,頸部也會緊繃痠痛,屬於「經前症候群」的症狀之一。
了解更多「經前症候群」:女性專屬:擊退惱人經前症候群,症狀、改善及治療方法詳細整理
此外,女性懷孕期間,可能會因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眼睛、後腦、太陽穴等部位會出現緊繃的痛感。
懷孕時,雌激素的增加會使體內的血清素濃度下降,引發偏頭痛。
睡眠問題
許多人都會有熬夜後,隔天早上起來頭痛,或是睡太久起來頭痛的經驗。
這是因為,當睡眠不規律或睡眠習慣不佳時,會影響大腦刺激下視丘,引起偏頭痛。
也會影響體內褪黑激素及血清素的含量,導致分泌紊亂,造成偏頭痛。
偏頭痛不能吃什麼
偏頭痛的原因百百種,其中,飲食習慣也會增加偏頭痛的風險,以下是與相關的飲食禁忌:
研究證實,吃太多「3C」食物會加劇頭痛症狀,即起司(Cheese)、巧克力(Chocolate)、柑橘類水果(Citrous fruit)。
酪胺酸 (Tyramine)
起司、優格內含有豐富的「酪胺酸」成分,酪胺酸是一種在發酵食品中自然形成的物質。
部分偏頭痛患者缺乏分解酵素,會讓此成分停留體內,造成血管收縮、引發頭痛、暈眩症狀。
酪胺酸含量高的食物包括:
- 陳年奶酪(如藍紋奶酪、切達奶酪)
- 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
- 醃製或發酵的食品(如泡菜、豆豉)
- 酒精飲品(特別是紅酒和啤酒)
了解更多「酪胺酸」:10種酪胺酸食物排名,酪胺酸的功效與副作用
柑橘類水果
橘子、葡萄柚等柑橘類水果中,含有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和組胺(histamine),可能會引起血管收縮或擴張,導致頭痛。
柑橘類水果的酸性也可能會刺激腸胃,導致胃酸增加、刺激血管作用,間接引發偏頭痛。
此外,柑橘類水果中的生物類黃酮,雖然有很強抗氧化作用,但若搭配酒精食用,可能會影響乙醛代謝,造成偏頭痛。
了解更多「葡萄柚」:葡萄柚該怎麼吃?葡萄柚7大功效、禁忌一次看!
了解更多「生物類黃酮」:橙皮素是什麼?5種推薦功效、副作用一次彙整!
巧克力
有研究顯示,部分習慣性偏頭痛患者,食用巧克力會引起偏頭痛。
然而,巧克力中引發偏頭痛的成分尚未清楚,當中的咖啡因、苯乙胺和可可鹼等,都被認為發作因子。
不過,過去研究發現,巧克力僅是偏頭痛的誘因,不能確切證明巧克力會引發偏頭痛,因此該議題仍被質疑。
反倒是過量的巧克力會使咖啡因等成分更容易刺激腦部,造成偏頭痛。若適量食用,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其他飲食禁忌
除了上述的3C食物外,還有其他食物和飲品也可能會引發偏頭痛,包括:
- 咖啡因:咖啡因會讓腦部血管收縮,還會利尿,加速鎂離子流失,影響神經運作,造成偏頭痛。
- 加工肉品:熱狗、培根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會與血紅蛋白反應,釋放一氧化氮,導致腦細胞缺氧,誘發頭痛。
- 酒精:酒精內含有組織胺、亞硫酸鹽和單寧等成分,能刺激神經並引發頭痛。
- 人造甜味劑:如阿斯巴甜,有些研究指出,長期、大量使用下,容易加劇頭痛、偏頭痛、緊縮性頭痛的症狀。
- 味精(MSG):過去研究發現,當味精食用超過 2.5 公克,頭痛頻率明顯增加,若吃太多容易引起血管收縮,產生頭痛、口渴、心悸等症狀。
偏頭痛症狀
偏頭痛的通常比一般頭痛更難受,有如抽動、敲打、悶痛。
且持續約 3~72 小時,每月會發作 2~4 次,在劇烈活動後會加劇。通常伴隨會有以下 4 種症狀:
- 頭痛
- 噁心、嘔吐
- 感官敏感度增加
- 疲勞
偏頭痛四階段
偏頭痛通常包含 4 階段,持續時間和症狀因人而異,也可能會出現其他症狀或變化。
這 4 個階段包括:
一、前驅期
前驅期會在發作前出現,約有 30~80% 的偏頭痛患者會經歷這段時期。
症狀包括:頸部僵硬、食慾增加、情緒變化大、經常打哈欠、五官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困難等。
有前驅症狀不一定會伴隨頭痛,而其中最常見的則是打哈欠。
二、先兆期
先兆期就像是警告訊號,會在頭痛前 5~60 分鐘發生,並且會持續 20~60 分鐘。
其中,先兆症狀會以感官、運動或語言等症狀為主。
例如:有些人在發作前會出現閃光、白點等視覺障礙,或是四肢無力、麻木或刺痛的感覺。
其他症狀包括:語言障礙、感官變化、耳鳴等。
三、頭痛期
到了此階段,偏頭痛主要症狀會開始出現,會持續 4~72 小時。
此時的頭痛通常是悶痛或悸動性頭痛,疼痛感也會逐漸增強。
在頭痛期期間,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畏光或畏聲等其他症狀。
四、恢復期
在偏頭痛過後,疲憊感會加重,還會情緒起伏不定,就像是喝完酒後宿醉的感覺。
因此,這個階段也被稱為「偏頭痛宿醉」。
在恢復期,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一天,直到頭痛逐漸減輕為止。
但是,若頭部突然受到劇烈晃動,可能會再次發作,需要特別小心!
頭痛部位一次看!
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偏頭痛的「偏」指的是頭部一側的疼痛。
但不代表只有一側會受影響,有可能是兩側,甚至整個頭都痛。
此外,也可以從疼痛的部位來判斷自己發作的原因為何。
以下是 4 種不同部位的偏頭痛:
一、單側、兩側痛
有些人會認為,左邊、右邊偏頭痛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實,發作的部位並不重要。
無論是單側、兩側痛,或整個頭在痛,只要有「脈搏跳動」的感覺,幾乎可以確定是偏頭痛。
這種感覺,主要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血管收縮有關。
因此,常常可以聽見偏頭痛患者形容:「偏頭痛會有『單邊陣陣抽痛』的感覺。」
二、後頸、頭頂、太陽穴
太陽穴疼痛而引發的偏頭痛較為常見,心理、外界刺激及疾病等都是引發太陽穴頭痛的原因。
也會有刺痛感、陣痛感、悶痛或脹痛等感受,但通常可以靠按摩太陽穴兩側進行舒緩。
另外,以上部位的疼痛多半也是由「緊縮型頭痛」所引起,又稱作「張力性頭痛」。
通常與情緒緊張、肌肉緊繃有關,例如:長期低頭滑手機或工作後容易發生。
緊縮型頭痛會感到肩頸痠痛,嚴重甚至感覺像在頭部套上緊箍咒,感到異常緊繃。
三、眼窩、眼睛周圍
若是眼窩附近的頭痛,則主要有幾種可能:
可能因周邊疾病所導致的偏頭痛,像是青光眼、鼻竇炎等。
或是上班族用電腦、低頭族玩手機,導致用眼過度,因眼壓高而引起的眼窩痛和偏頭痛。
也有可能是「叢發性頭痛」,其引起原因不明、較為少見,多半好發於 20 至 50 歲男性。
常見症狀包刮:眼窩急遽疼痛、眼睛紅腫、流鼻水、眼瞼水腫等。
四、臉頰或齒顎
此處的疼痛通常是三叉神經痛,但與一般偏頭痛不同,會有抽痛或是被電到的麻痺感。
此外,因細菌感染所造成的蛀牙會引起偏頭痛。
不同部位的牙痛也可能會導致不同部位的偏頭痛或齒顎部位的疼痛。
偏頭痛怎麼辦?如何舒緩
看完上述的症狀後,可以發現,儘管偏頭痛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卻會對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那麼,該如何舒緩偏頭痛呢?
藥物治療
人們在發生偏頭痛時,最常見的緩解方式就是吃止痛藥。
但發作時,最好還是到醫院治療,除了排除疾病因素,也可避免止痛藥成癮的問題。
正常的偏頭痛,可靠一般藥物來緩解,如:阿斯匹靈、乙醯胺酚、布洛芬或咖啡因等。
但不能等頭痛嚴重才服用,而是在剛開始不舒服或頭痛時就要服藥。
若是吃藥也無法改善,且症狀加劇,如劇烈疼痛、發燒、手腳無力等,就應就醫檢查。
特別是癌症、凝血功能異常等患者要多加留意,若沒有妥善治療,可能會加劇或出現其他病症。
此情況可考慮服用預防性藥物,如:抗憂鬱、抗癲癇藥,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等。
部分抗憂鬱藥會作用於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如血清素)。使人心情安定,減少偏頭痛的發作次數。
了解更多「抗憂鬱藥」:【SSRI藥物】最常見的抗憂鬱藥物,3種SSRI副作用
非藥物治療
除了上述的藥物治療外,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緩解症狀:
- 在黑暗、安靜的環境休息
- 在額頭或頸後冷敷或熱敷
- 洗熱水澡,增加血液循環
- 適當補充水分
此外,也要減少攝取刺激性飲料及食物,如:咖啡、酒精、巧克力等。少吃會加劇偏頭痛症狀的成分。
偏頭痛發作時,也能按摩太陽穴、風池穴、合谷穴等穴道緩解疼痛。
或是通過瑜伽、冥想或深呼吸練習來管理壓力,可以幫助缓解更年期引發的偏頭痛。
預防偏頭痛
不論是季節交換、心理壓力,甚至飲食習慣都可能引起偏頭痛。
頻率過高、症狀嚴重時,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比起治療更加重要。
先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起!
規律、適度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預防由寒冷引起的偏頭痛。
藉由「頭痛日記」記錄發作時間、位置、症狀,找出原因和頻率,幫助避開風險因素。
天氣寒冷時,確保頭部和頸部保持溫暖,戴上帽子和圍巾,防止寒冷刺激頭部血管。
另外,也不要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避免肩頸緊繃和眼壓過高而造成偏頭痛。
遵循「20-20-20」原则,每看 20 分鐘電子設備,休息 20 秒,遠望 20 英尺外的物體。
保持距離適中,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仰頭看手機,保持身體放鬆並維持正確姿勢。
偏頭痛可以吃什麼
規律飲食很重要,空腹或不規律的飲食習慣也有可能會引發偏頭痛。
生活中的壓力和疲勞,也是導致偏頭痛的原因,可以透過一些飲食調整舒緩壓力。
例如:「洋甘菊茶」可以減輕焦慮和頭痛;「魚肉」中的 Omega-3 ,也有助於穩定情緒。
了解更多「紓壓食物」:輕鬆減壓一點都不難!16種舒壓食物一次彙整
充足睡眠也是預防的關鍵,可以多食用燕麥、牛奶等「色胺酸食物」,來穩定睡眠。
有時候睡眠期間的脫水也會導致偏頭痛,睡前喝適量的水也可以幫助預防。
或是多攝取含有「鎂」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幫助穩定神經,讓身體更容易放鬆休息。
了解更多「鎂食物」:10種富含鎂的食物,補鎂該吃什麼?
- Antonaci, F., Nappi, G., Galli, F., Manzoni, G. C., Calabresi, P., & Costa, A. (2011). Migraine and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a review of clinical findings. 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 12(2), 115-125.
- https://www.ninds.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sorders/migraine
- https://www.webmd.com/migraines-headaches/migraines-headaches-migraines
- https://www.msdmanuals.com/home/brain,-spinal-cord,-and-nerve-disorders/headaches/migraines
- https://jtp.taiwan-pharma.org.tw/98/063-069.html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17050/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8681169/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493762/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68391/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734/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14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