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建立自覺的身心健康風格,認識我們 ⇀

10大失智症前兆,老人癡呆症狀、原因及如何預防

失智症量表

不少人以為記憶力變差、個性改變只是正常老化,

其實,這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

失智症並不是「變老就會得」,而是腦部功能逐漸退化的結果,會影響記憶、判斷、行為,甚至日常生活。

本文將解析失智症前兆,幫助及早察覺,並了解造成失智的原因,降低發病風險。

失智症前兆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因人而異。

常見的包括記憶力變差、容易混淆、專注力下降,及個性或行為的改變。

有些症狀可能很輕微,容易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早期症狀:

記憶力變差 容易忘記事情,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事情,經常重複問相同的問題,或依賴筆記和提醒工具。偶爾忘記人名或約定但後來想起,屬於一般老化。
溝通困難 說話時找不到適當詞彙,或難以理解並跟上對話內容。
情緒變化 可能出現憂鬱、焦慮、害怕,或容易發脾氣;也可能對原本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變得冷漠。
日常活動變困難 無法按照食譜步驟做菜,或難以處理財務等原本熟悉的事務。
容易混淆 可能認不出熟悉的人、忘記日期或時間,甚至不確定自己身處何處。
難以理解對話 聽不懂談話內容,跟不上電視劇情,容易迷失在對話中。
方向感變差 容易迷路,無法辨識熟悉的地方,或無法按照指示前往目的地。[參考]
重複行為 經常重複做相同的事情或問相同的問題。
抗拒改變 依賴固定的生活習慣,對新的經驗感到害怕或抗拒。
失去興趣與動力 對原本喜愛的活動失去熱情,減少與家人朋友互動。

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嗎?

雖然失智症主要影響年長者,但它並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許多老年人一生都不會患上失智症。

正常老化可能包括肌肉和骨骼變弱、血管僵硬及一些與年齡相關的記憶變化。

例如:偶爾遺失車鑰匙、短暫想不起某個詞語、忘記熟人名字、最近事件等。

然而,多年累積的知識和經驗、舊回憶和語言能力都會保持完整。

立即測驗「失智症量表」:失智症量表|失智症自我檢測、10種初期症狀

正常老化對於舊時的記憶會保持完整。

失智症原因

失智症是因為腦細胞受損,導致無法正常傳遞訊息,影響記憶、思考和行為。

這種損害可能來自疾病或傷害,讓大腦功能逐漸退化。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並不是特定的疾病。

是一個泛指記憶、思維或決策能力受損並干擾日常活動的狀況。

阿茲海默氏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參考]

根據估計[參考],2014 年有大約 500 萬名年滿 65 歲的成年人患有失智症,預計到 2060 年這一數字將接近 1400 萬人。

類型原因症狀
阿茲海默症β類澱粉蛋白與Tau蛋白異常累積,導致腦細胞受損早期難以記住最近事件,晚期出現行走、說話困難,個性改變
血管性失智症由中風或血管阻塞引起,導致大腦缺氧,損害神經細胞記憶與判斷能力下降,症狀取決於受影響的腦區,可能因小中風加劇
額顳葉失智症45~65 歲較常見,異常蛋白累積破壞額葉與顳葉影響行為、情緒、語言能力,如:發表冒犯言論或忽視責任
路易氏體失智症由異常蛋白沉積引起,影響神經傳導除記憶喪失外,還可能有運動協調障礙、視覺幻覺、警覺度變化
混合型失智症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出現,常見組合為阿茲海默症合併血管性失智症症狀重疊,疾病進展較快,80 歲以上長輩更常見
可逆性失智症可能由感染、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藥物副作用、腦部腫瘤或出血引起具可逆性,應及早檢查病因,調整藥物、補充營養或治療內分泌問題

如何預防失智症?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失智症,但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某些風險因素,可以降低罹患的機率。

以下是 9 種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

一、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如:快走、騎腳踏車、跳舞、瑜珈、健行等,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降低失智風險。

二、多吃有益大腦的食物

多吃富含 Omega-3 的魚類、抗氧化蔬果(如:藍莓、菠菜、番茄)能保護大腦。

堅果與種子(如:核桃、亞麻籽)、健康油脂可維持神經功能。

補充B群有助於降低失智風險;綠茶與黑巧克力含多酚,幫助記憶與專注力。

多吃藍莓、番茄等抗氧化蔬果,能保護大腦。

三、保持大腦活躍

參與有挑戰性的心智活動,如:閱讀、學習新技能、玩益智遊戲、寫作、參加文化活動等,可減少認知退化的風險。

四、維持社交互動

經常與家人朋友聯繫,參與社交活動,幫助降低孤獨感與失智風險。

立即測驗:孤獨量表|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人嗎?檢測你的孤獨指數

五、管理血管健康

控制高血壓、膽固醇和糖尿病,避免動脈硬化或血管堵塞,降低與失智相關的血管性風險。

六、戒菸與適量飲酒

吸菸會加速腦部老化,過量飲酒則可能導致腦部損傷。

建議戒菸,並將飲酒量控制在適量範圍內。

吸菸會加速腦部老化,建議長輩戒菸。

七、預防頭部受傷

隨著年齡增長,跌倒可能導致腦部創傷,提高失智風險。

透過平衡與協調運動(太極、瑜珈)增強穩定度,可降低跌倒風險。

八、確保充足睡眠

睡眠品質差可能影響大腦自我修復與記憶整合。

建議每天睡滿 7~9 小時,養成固定的睡眠習慣[參考]

九、減少壓力

長期壓力會增加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影響大腦健康。

透過冥想、深呼吸、散步、聽音樂等方式放鬆,有助於降低壓力與焦慮感。

散步可以幫助降低壓力和焦慮感。

如何照顧失智者?

失智症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並非突然產生。

大腦由無數的神經元和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協調各種複雜的功能,在健康時可以有效支持日常生活所需。

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外在因素可能導致大腦功能受損,使認知能力下降。

大腦的認知功能通常在 40~50 歲時開始退化,如不加以重視和保養,這種退化會逐漸加重。

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應重視以下 4 個部分:

協助日常生活

幫助患者如廁、進食、飲水,並鼓勵適度活動,降低營養不良、跌倒的風險。

調整環境

擺放熟悉的物品,維持固定作息,幫助患者適應。

使用大字鐘、日曆和清楚的指示牌(如:廁所標示),並確保通道暢通避免跌倒。

指示牌協助辨識環境,可以幫助患者適應。

應對行為與心理症狀

  • 安撫情緒:當患者感到困惑或焦慮時,給予安全感與安慰。
  • 維持規律作息:固定的日常安排能減少不安與混亂。
  • 轉移注意力:當患者出現焦躁或執著行為時,可透過轉移話題來安撫情緒。
  • 降低刺激:減少過多評估或人員更換,減輕壓力。
  • 改善黃昏症狀:在傍晚建立固定的舒緩活動,調整燈光與噪音,減少患者的不安。

提升情緒與生活品質

  • 多傾聽、多回應,並關注患者的非語言表達。
  • 安排愉快活動,與孫子相聚、看電影、烹飪等,讓患者感到快樂與被重視。
  • 提供安靜空間,當患者感到過度刺激時,讓他們有機會獨處與放鬆。

  • 英國國民保健署資料
血清素幫幫忙作者:血清素幫幫忙
由食品技師、藥師、心理師組成,集結各專業領域,撰寫心理保健知識文章。專為生活壓力大、高焦慮的現代人,創建出高品質的內容網站。 深入認識作者群 ⇀

很開心你閱讀到最後,如果覺得我們的內容有所幫助,歡迎分享給好友,或加入社群,與更多人一同交流、成長,建立專屬的身心健康風格。 立即加入我們 ⇀

主題文章:
加入社群討論:
色胺酸食物 色胺酸食物
加入好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