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建立自覺的身心健康風格,認識我們 ⇀

腸躁症如何改善?選對飲食、益生菌助於緩解症狀!

腸躁症

當感到壓力與焦慮時,總會感到腹部不適、排便不規律,甚至伴隨著腹痛或脹氣。

有可能患有一種俗稱為「腸躁症」的常見症狀。

以下詳細介紹,這個讓許多人都煩惱的健康問題吧!

什麼是腸躁症?

腸躁症又稱「大腸激躁症」,原名為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腸躁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 10%~20%,女性患者比男性較多。

雖然腸躁症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但反覆的腹脹、腹痛、便秘、腹瀉,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造成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是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之一。

了解更多: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7種行為,關鍵前兆及如何改善?

腸躁症的三種類型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主要為腹部腫脹、腸氣脹、消化不良和腹瀉,分為三種類型: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

雖然腹瀉型、便秘型的比例相似,但通常「便秘型」患者比較不容易察覺患有腸躁症。

一、腹瀉型

每日經常超過排便 3 次,大便常呈鬆散或水瀉狀。

建議多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增加排便量與延長腸道停留時間。避免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減少油膩食物攝入,避免加重腹瀉。

二、便秘型

排便頻率少於每週 3 次,大便偏硬或顆粒狀。容易發生腹痛和便意,但難以順利排便。

能多喝水、攝取高纖食物,或補充一些益生菌。但要注意高纖食物可能加劇腹脹,建議逐漸增加攝取以確認改善效果。

三、混合型

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經常便秘也可能是患有腸躁症。

腸躁症與心理的關係

腸道黏膜下層有一非常綿密的神經叢,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大腦,甚至比脊椎還多!

這些神經叢是「自律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負責調節許多身體功能,掌控著腸道的運作,包括分泌、蠕動和吸收。

腸道益生菌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幫助消化食物,也能促進分泌「血清素」等神經傳遞物質,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

腸道是第二大腦,與情緒息息相關。

過去主要認為:大腦控制著腸胃,維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但是,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腸胃 ⇆ 大腦」的關係可能是雙向的!

腦腸軸線

大腦、腸道互相影響。大腦可以傳送訊號到腸道,調節消化系統;同時,腸道的感知和分泌物質,也能透過神經系統影響大腦的情緒反應。

這樣的現象被稱為「腸腦軸線」。

當感到緊張、焦慮時,腸道的運動速度突然改變,而導致腹瀉或便秘。

反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更加重了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立即檢測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線上 1 分鐘檢測,是否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運動能幫助釋放壓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或多食用天然的抗憂鬱食物,緩解焦慮情緒、平衡自律神經。

了解更多「抗憂鬱食物」:抗憂鬱食物有哪些?這5種快樂食物成分最推薦!

腸躁症與血清素

血清素對於腸躁症的調節十分重要,血清素是一種身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能有助於腸道正常運作。

腸躁症經常與「血清素」的調節有關。

腸躁症患者的腸道黏膜層中的血清素可能減少,或者其運輸和信號傳導通道失靈。導致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腹痛、腹脹、腹瀉和便秘等症狀 。

  1. 便秘型的腸躁症患者的血清素偏低,無法幫助腸道順利運作,而導致便秘的情況。
  2. 腹瀉型的腸躁症患者的血清素過高,導致腸道過度活躍,進而引發腹瀉。

了解更多「血清素」:血清素是什麼?3個血清素不足的原因,又該如何增加?

維持血清素健康,有助於改善腸躁症。

如何改善腸躁症?

腸躁症雖然十分常見、非常擾人,但透過適當的飲食控制、調整作息或藥物治療,通常都能獲得不錯的改善。

以下提供 3 種改善腸躁症症狀的方式:

腸躁症的飲食禁忌

腸躁症患者需要特別注意每天吃的食物,尤其是「容易發酵、產生氣體」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導致你脹氣、胃痛、拉肚子等不適。

有個專有名詞專門歸類這些食物,稱為「FODMAP」。

是英語 Fermentable Oligo-, Di-,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 的縮寫,意思是「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

含有高 FODMAP 食物,如:小麥、大蒜、洋蔥、水果、豆類、甜味劑、乳製品、飲料等等。

好喝的奶茶也是一種高 FODMAP 飲料。

這些食物特別容易發酵,產生氣體造成腹脹。減少攝取這些食物,能顯著減輕你的腸道消化問題。特別對容易緊張、焦慮,患有「腹瀉型腸躁症」的人效果更好。

了解更多:什麼是FODMAP飲食?10種高FODMAP容易脹氣的食物

益生菌助於改善腸躁症

「乳酸菌屬、雙歧桿菌屬」的益生菌能改善腸躁症引起的不適,如:腹痛、腹脹、排便問題等。特別是「嗜酸乳桿菌(L.acidophilus)」。

嗜酸乳桿菌能調節、穩定腸道內的益生菌生態,並減輕一些腹痛與腹瀉的狀況。嗜酸乳桿菌也助於調節免疫系統,減緩腸胃道的過度發炎反應。

此外,建議「腹瀉型腸躁症」避免選用含有「乳醣醇、半乳寡糖」的益生菌產品。美其名當成是「益生元(益生菌的食物)」。

實質上,小分子糖類也屬於高 FODMAP 成分,屬於常見的助瀉成分。

雖然有助於緩解便秘,卻會加劇腹瀉的狀況。

腸躁症藥物治療

腸躁症的藥物治療是根據症狀選用。如有腹痛,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一些抗腹部痙攣劑,能讓肌肉放鬆,減少腸胃的緊繃感,例如 Buscopan 和 Trancolon。或一些鎮定劑,像 Benzodiazepine。

如症狀是腹瀉,醫生可能會建議用一些止瀉劑,例如 Imodium,以及一些能夠減緩腸胃活動的藥物。

對於便秘的情況,常用的藥物包括高纖膨脹劑、滲透性緩瀉劑和能夠促進腸道運動的藥物。這些藥物的目標是增加糞便的水分和份量,讓排便變得更容易。

還有一些心理治療藥物,比如「抗憂鬱藥物」,能透過有效調節體內的血清素水平,幫助改善因為情緒問題而引起的腸躁症症狀。

了解更多血清素藥物:【SSRI藥物】最常見的抗憂鬱藥物,3種血清素藥物的副作用

至今為止,綜合使用飲食、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方法被認為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如果你有腸躁症,平時應該注意一下哪些食物可能會觸發或加劇症狀,特別是像乳製品、高脂食物、以及難消化的果糖和山梨醇(這兩者存在於許多蔬果和包裝食品中)。

另外有研究發現,服用腸溶性膠囊中的薄荷精油可能對緩解腸躁症症狀有幫助,可以減少腸躁症引起的腹部不適感。


  • Evaluating the Epidemiology and Pharmacoepidemiology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aiwan
  •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DDS-1 and Bifidobacterium lactis UABla-12 Improve Abdominal Pain Severity and Symptomology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孫瑋孝 藥師作者:孫瑋孝 藥師
台北市藥師公會產業行銷委員會委員、現任台北市社區藥局藥師、曾任天主教耕莘醫院藥師、國家高考藥師合格、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深入認識作者群 ⇀

很開心你閱讀到最後,如果覺得我們的內容有所幫助,歡迎分享給好友,或加入社群,與更多人一同交流、成長,建立專屬的身心健康風格。 立即加入我們 ⇀

加入社群討論:
色胺酸食物 色胺酸食物
加入好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