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大麻二酚)是目前最受關注,且最具爭議的「抗焦慮」保健成分。
至今,CBD 仍存在許多法律、食安問題,在台灣仍未完全合法。
以下將詳細介紹 CBD 的相關產品、功效,以及各項法規。
CBD軟糖等食品
根據美國統計,已有超過 7% 的成年人使用過 CBD 產品。
「軟糖」是最具代表性的 CBD 產品之一,因為巧妙克服了 2 項食用 CBD 的困難點:
- 吸收率差
- 口感不佳
食用方式 | 進入血液 | 作用時間 |
---|---|---|
口服 | 4~20% | 30~120分鐘 |
舌下吸收 | 35% | 15~25分鐘 |
直腸 | 8~50% | 20~60分鐘 |
吸入或汽化 | >56% | 10~20分鐘 |
皮膚吸收 | >45%(局部) | 25~45分鐘 |
研究顯示:「舌下吸收」是 CBD 較有效的使用方式,軟糖的設計正好符合需求。能延長成分在口中的滯留時間,提高了 CBD 的吸收效率。[參考]
軟糖還能添加香料、甜味劑來改善口感,減少 CBD 的異味。
目前已有各類型添加 CBD 的產品,例如:滴劑、膠囊、軟糖、飲料、面膜、乳液、防曬霜、牙膏、按摩膏、透皮貼片、寵物零食、咀嚼片、寵物滴劑、煙油等等。

CBD&THC&漢麻
大麻植物中含有獨特的「大麻素」,有 2 個主要成分:THC(四氫大麻酚)、CBD(大麻二酚)。
THC 是主要被認為是毒品或藥物來源,而 CBD 不像 THC 會讓人上癮,且有改善發炎、疼痛、焦慮,等多種神經系統上的功效。
不同植物種類的 CBD、THC 比例略有差異。「漢麻 Hemp」這個品種,含有較少 THC、較多 CBD。某些廠商會將「漢麻萃取物」作為 CBD 的代稱。
THC 含量是決定 CBD 產品是否屬於毒品的關鍵。
尤其是「CBD 煙油」,要特別注意風險。
雖然有許多國外商家販售 CBD 煙油,並宣稱 THC 含量符合規定,但實際上難以確認,仍有觸法風險。
根據 2021 年美國研究,37% 的電子煙店鋪販售 CBD 產品,部分商家對 CBD 有治療焦慮、疼痛和發炎等效果的無根據宣稱。
CBD 、尼古丁、大麻可共用電子煙設備,增加規範複雜性。[參考]
根據 2023 年 8 月報導,《台灣彰化地檢署》破獲一起違法 CBD 電子菸油案件,嫌犯將 3 級毒品大麻素和 2 級毒品 THC 混入 CBD 電子菸中販售。
檢方查獲 302 支含毒品的電子菸油彈,與其製作工具。[參考]
檢方指出:雖然電子菸油主要成分為 CBD,但經檢測後發現含有大麻素和 THC 等毒品成分。此案已提起公訴,並要求法院沒收毒品及犯罪所得 362 萬 5000 元。

4大CBD功效
儘管 CBD 存在許多爭議,但它可能比某些藥物更安全。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 CBD 會對公共健康造成危害。」
根據一篇 2024 年發表在《Front Pharmacol》期刊的研究,CBD 有助於治療癲癇、焦慮、憂鬱和慢性疼痛等神經和精神疾病。[參考]
CBD「可能」對治療癲癇、阿茲海默病、亨廷頓舞蹈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有效,但目前的臨床證據還不夠充足。
一、減緩焦慮
CBD 有助於緩解焦慮症狀。
根據一項研究,72 名焦慮症患者每天服用 25 毫克 CBD,約 80% 的患者焦慮評分有所改善,且效果持續了 3 個月。
1993 年的一項早期研究顯示,300 毫克 CBD 有助於減輕焦慮;2017 年的研究發現,CBD 的減緩效果與劑量相關,600 毫克 CBD 被證實能顯著減少焦慮症狀。
了解更多「焦慮症症狀」:憂鬱失眠、胸悶心悸、拉肚子,可能是「焦慮症」症狀!
二、改善自閉症
一項病例研究顯示,自閉症兒童中有 61% 的受試者症狀有所改善,但該實驗並無對照組。
三、改善精神分裂症
在一項實驗中,每天服用 2000 毫克 CBD 的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狀顯著減輕,且被醫生診斷為「有改善」。
四、改善癲癇發作
在六項針對癲癇發作的實驗中,CBD 顯著改善兒童癲癇症狀。至少 50% 的患者減少了癲癇發作的頻率。
另外一個由三位患者組成的病例資料顯示,CBD 可能對治療與腦腫瘤相關的癲癇有幫助。

CBD台灣合法嗎?
ㄧ、台灣
根據《衛生福利部》於 109 年 5 月 7 日的回應,雖然 CBD 本身不屬於管制藥品,但如果產品含有超過 10ppm 的四氫大麻酚(THC),就會被歸類為第二級管制藥品。[參考]
含有 THC 的 CBD 產品,只有經過醫師評估並開立處方,對特定病症的病人才能合法使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規定,CBD 及其相關產品不能當作食品原料使用,因為其安全性尚未得到確認。
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之「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規定,可以出國購買並攜帶回台灣。
此時,CBD 產品的 THC 含量需符合台灣法規(10ppm 以下),並且只能攜帶特定數量的產品作為自用。根據規定,每種產品最多可攜帶 12 瓶,總數不超過 36 瓶。[參考]
雖然台灣尚未開放 CBD 合法販售,但許多人仍透過代購或拍賣社團購買這些產品。
然而,這些產品不受監管,消費者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如果該產品對健康造成損害,消費者將無法追訴責任。
二、歐洲
歐盟允許 THC 含量不超過 0.2% 的 CBD 產品作為食品銷售。
義大利合法種植大麻並銷售 CBD 產品,德國則允許 THC 含量不超過 0.2% 的 CBD 產品銷售,並已合法化娛樂性大麻的擁有和家庭種植。法國和英國僅允許 THC 含量為 0% 的 CBD 產品。
三、美國
雖然美國聯邦法律規定,含 THC 低於 0.3% 的 CBD 產品是合法的,但各州有自己的決定權,對 CBD 的接受程度差異很大。
大麻在一些州已經合法化,並且允許所有 CBD 產品,像是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密歇根州、內華達州、俄勒岡州、佛蒙特州和華盛頓特區等州都允許這些產品。
四、日本
日本是亞洲少數對 CBD 產品合法的國家,但規定非常嚴格。
只有含 THC 0% 的產品才能在日本使用,超過這個標準的產品可能會被視為毒品。其他亞洲國家對 CBD 的法規也很嚴格,像是馬來西亞曾經有使用 CBD 產品被判死刑的案例。

CBD有副作用嗎?
根據一篇《美國哈佛大學》的出版資料:CBD 可能干擾肝臟中的酶,改變其他藥物的濃度,導致藥物效果過強或過弱,進而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這些藥物交互作用難以預測,有時可能引發嚴重問題。
CBD 可能影響抗凝血藥、心臟藥物、癲癇藥物等的療效。
副作用加重
CBD 可能引起嗜睡、頭暈、噁心、腹瀉、口乾等常見副作用。
當 CBD 與具有類似副作用的藥物,特別是常用於安眠和抗焦慮的苯二氮䓬類藥物(BZD)一起使用時,這些副作用的風險會增加,可能導致過度疲倦、嗜睡,甚至引發駕駛事故。
藥物效應改變
CBD 可能干擾肝臟中的酶,類似葡萄柚的作用,從而改變其他藥物的濃度,導致藥效過強或過弱,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這些交互作用難以預測,並可能引發嚴重後果。例如,CBD 可能會影響三環類抗憂鬱藥、安眠藥,以及抗凝血藥、心臟藥物、癲癇藥物等的效果。
缺乏長期實驗
此外,現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 CBD 的急性副作用,對長期使用的安全性仍需更多研究來證實。
由於市場上 CBD 保健食品的標準不一,品牌之間的效果差異較大,因此消費者應該謹慎選擇。
在台灣使用 CBD 具有爭議,使用者可能誤觸「食安法」或「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甚至是「刑法」,仍建議不要隨便購買或食用 CBD 產品。
- 衛生福利部 – 食品原料整合查詢平臺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 文獻資料
-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 網頁資訊
-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 – 112 年 8 月 30 日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