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更多心理保健知識,立即加入LINE好友⇀

聽到特定聲音會抓狂?小心「恐音症」纏身!

什麼是恐音症

聽到別人吃飯的咀嚼聲,是否會感到特別煩躁?

或是捏氣球、刮黑板的聲音,總是讓你全身起雞皮疙瘩?

這些可能都是「恐音症」的症狀。

對恐音症患者來說,這些擾人的噪音讓人崩潰,甚至嚴重影響生活。

以下將帶你深入了解、克服恐音症!

恐音症是什麼

恐音症(misophonia)是一種聽覺上的病症,因為聽覺感官極度敏感,也被稱為「選擇性聲音敏感綜合症[1]

特定的聲音刺激(例如:咀嚼聲、呼吸聲),會造成憤怒、厭惡等反應。

患有恐音症患者會形容某些特定聲音「讓人抓狂」,甚至連帶視覺刺激,或重複動作做出強烈反應。

有研究指出:恐音症患者的大腦,對於過濾聲音的方式異常,而造成感官處理的問題。

病症可能會讓人在工作學習時無法專心,或在社交場合中無法與人正常互動。

常見的觸發聲音

任何聲音都可能引發恐音症,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聲音類型。能檢查看看是不是也對這些聲音感到不舒服?

聲音類型舉例
嘴巴的聲音咀嚼聲、進食聲、咂嘴聲、吸食聲、咳嗽聲、清喉嚨、吞嚥聲、接吻聲
鼻腔的聲音打呼聲、擤鼻涕聲、沉重的呼吸聲
活動的聲音敲筆聲、打字聲、餐具的碰撞聲、拖長腳步的聲音、撕膠帶的聲音
物體發出的聲音時鐘滴答聲、廁所沖水或滴水聲、鈴聲、沙沙聲
其他刮黑板聲、磨砂聲、動物的聲音

恐音症會影響哪些人?

一項 2014 的統計表示:多達 20% 的成年人患有恐音症[2],這可能出現在任何人身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症狀發生的情況與嚴重程度則會因人而異。

恐音症通常開始於兒童期或青春期 ( 9~13 歲),並且會持續一生。

曾有些研究表示,女性更容易患有恐音症,但目前尚未證實此說法。

捏氣球、刮黑板都是經常觸發恐音症的聲音

造成恐音症的 3 大原因

為了找出恐音症的原因,英國研究小組對 20 名恐音症患者和 22 名沒有恐音症的成年人進行研究[3]

結果發現,患有恐音症的人認為進食和呼吸等特定聲音會令人感到不安,而沒有恐音症的人則沒有反應。

兩組受測者對其他聲音的負面程度評價則是大致相同。

由此可知,恐音症患者更容易受到特定觸發聲音的影響。

除了特定的觸發聲音外,學者們認為也可能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以下 3 點:

大腦結構差異

最新的研究發現:恐音症是一種大腦的疾病[4]

研究表明,患有恐音症的人,其大腦某些區塊之間有更多的連結和活動。

就像是突然把音量鍵調到最大聲,突如其來的強烈特定聲音會使人本能地做出反應,想讓聲音停止。

這種反應是因為聽覺和情緒是大腦內建自我保護系統的一部分。

而恐音症會讓人本能地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導致過激的情緒、身體和行為反應。

疾病

恐音症常常被誤認為是焦慮症、躁鬱症或強迫症的症狀之一,但並不是如此。

對五官刺激較為敏感的人更有可能患有恐音症。也有證據表明,恐音症患者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會耳鳴。

此外,一些身心疾病也可能與恐音症共同發生,常見的疾病包括:

  1. 焦慮症
  2. 自閉症
  3. 過動症
  4. 抽動穢語症候群
  5.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恐音症通常與焦慮症有關,強烈的情緒反應和觸發聲音的刺激都可能會使人感到更焦慮。

強迫症患者也很常患有恐音症,導致患者產生侵入性想法和做出重複行為,也會讓人強迫性地避免或專注於觸發聲音,與某些強迫症症狀重疊。

恐音症和自閉症則都會造成五官敏感度增加,研究也表明,有些人可能同時患有自閉症和恐音症[5]

遺傳

有研究顯示,恐音症可能是家族的遺傳疾病。

早期研究表明,身體中某基因的遺傳因子,與大腦發育以及聽到觸發聲音時的不適感有關。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些說法是否為真。

恐音症經常會伴隨焦慮症、過動症發生

恐音症有哪些症狀?

恐音症的症狀通常涉及對特定聲音的強烈情緒和生理反應。

症狀也會從輕微(對聲音的容忍度降低)到嚴重(想攻擊發出聲音的人事物)不等。

甚至連看到與特定聲音有關的視覺畫面,都可能會引起強烈不適反應。

情緒反應

當暴露於特定聲音時,時常會感到憤怒、煩躁、厭惡和焦慮。

患者會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就像有人踩了你的情緒油門,心中的不悅感會逐漸提升。

此外,也可能會使人不自覺地想要避免接觸或逃避觸發聲音。

嚴重甚至會影響個人的日常功能和生活品質,導致社交障礙、人際關係困難或迴避心理等狀況出現。

生理反應

生理上會使自主神經興奮,造成血壓升高、肌肉緊繃、心率加快、雞皮疙瘩和出汗等症狀。

這些反應都屬於人類的「戰鬥或逃跑」本能。

當遇到危險或威脅時,人們的大腦和自主神經系統會本能地做出反應,避免受傷,是一種自我保護過程。

因此,在面對這些惱人的聲音時,身體也會出現許多反應和症狀,為了減輕不適感。

行為反應

行為反應上則可能會以阻止、模仿等方式減少不適反應。

或是選擇遠離觸發因素,以言語或聲音反制,例如對發出聲音的人/事出言制止或大叫等。

較為極端的人甚至可能會採取暴力行動來阻止發出的聲音,但並不常見。

然而,這些行為通常是由衝動或本能所驅動的,個人無法完全控制這些行為,但仍須多加留意。

恐音現象是激發人「戰鬥與逃跑」的本能

如何克服恐音症?

儘管恐音症不是醫療官方認可的疾病,並不代表無法治療。

恐音症確實會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和健康,但可以學著控制與克服它。

目前的治療方式是幫助患者面對這些惱人的聲音,有以下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CBT)

許多學者發現,常用於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治療恐音症相當有效。

一項研究指出,近 50% 的恐音症患者在認知行為治療時症狀得到明顯改善[6]

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幫助人們重新建構與觸發聲音相關的想法和情緒。

目的在於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偏差,讓患者不去注意那些惱人的聲音,減緩遇到特定聲音時的強烈情緒反應。

耳鳴再訓練療法 (TRT)

「耳鳴再訓練療法」的目的在於透過聲音療法和心理諮詢來重新訓練大腦對觸發聲音的反應。

對恐音症患者,會使用較為柔和的背景音或中低音頻的聲音,與觸發聲音相互抵銷。

諮詢則可以幫助人們學習放鬆技巧,以減少接觸聲音時的強烈反應。

藥物

雖然用於恐音症的藥物仍在研究中,但有研究顯示,使用抗焦慮、抗憂鬱藥物能減少患者症狀和反應。

近期的研究也發現,類固醇可以減緩恐音症的不適症狀[7]

此外,也可藉由治療恐音症相關的疾病來緩解症狀,例如焦慮症或強迫症等。

了解更多「抗憂鬱藥物」:【SSRI藥物】最常見的抗憂鬱藥物,3種SSRI副作用

了解更多「抗焦慮藥物」:常見的抗焦慮藥:贊安諾、景安寧、安柏寧、安邦錠

如何預防恐音症

由於恐音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沒有確切的方法可以預防。

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放鬆技巧和應對方式,幫助預防或減少觸發因素對生活的影響。

例如:當遇到惱人的聲音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戴上耳機,隔絕外部聲音。

耳機中也可以播放音樂或一些大自然的聲音,分散對觸發因素的注意力。

其中,「白噪音」的聲音一致性,具有屏蔽或弱化其他聲音的效果,能安撫神經,使人鎮定。

了解更多「白噪音」:白噪音是什麼?四大功效和三種副作用

此外,也可透過正念練習、冥想或是放鬆身體訓練等減壓技巧,讓自己保持專注,幫助情緒管理。

或是找些喜歡的影片、書籍,以及定期運動,幫助自己在惱人聲音出現時轉換心情、分散注意力。

大自然的白噪音,能分散對噪音注意力
血清素幫幫忙作者:血清素幫幫忙
由食品技師、藥師、心理師組成,集結各專業領域,撰寫心理保健知識文章。專為生活壓力大、高焦慮的現代人,創建出高品質的內容網站。 深入認識作者群

您好,我是本站的站長Brian,如果我們精心撰寫的內容有幫助到您,歡迎分享及轉發給您的好友們,這是我們提供更多優質內容動力。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隨時透過 LINE 聯繫我:@goodmood.tw

文章焦點:
加入社群討論:
goodmood好心情色胺酸
【好心情】維持身心健康、幫助入睡
好輕鬆goodmood下班維他命
【好輕鬆】晚上吃的B群,充分休息
好精明goodmood滿分腦磷脂
【好精明】成績奪高分、靈活精明100分
好氣色goodmood煥光鋅鐵錠
【好氣色】專為女性高效補充鋅+鐵
好青春GoodMood陽光橙皮素
【好青春】專利天然植萃青春因子
色胺酸食物 色胺酸食物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