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胡椒是我們日常料理中常見的調味料,廣泛應用於各式菜餚。
雖然都稱為「胡椒」,但其種類遠不止黑、白兩種,每個品種都擁有獨特的風味和用途。
還有紅、綠胡椒,以其甜美和清香著稱;山胡椒更以其獨特的香氣和風味聞名。
以下將介紹 5 種常見的胡椒品種、功效和禁忌,哪些人不適合吃胡椒?
胡椒的種類
胡椒(Piper nigrum)原產於印度西南部的熱帶地區,通常生長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
歷史上,胡椒被譽為「黑金」,曾是重要的貿易商品,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香料之一。
胡椒的風味就像是咖啡豆、葡萄一樣,會隨著地區、品種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 5 種常見的胡椒種類:
黑胡椒
黑胡椒(Piper nigrum、black pepper)來自未成熟的綠胡椒果實,經發酵乾燥後變成黑色。
它香氣濃郁、辛辣,適合各式料理,也常做成精油,有助於戒菸、緩解焦慮等。
白胡椒
白胡椒從黑胡椒脫皮而來,辛辣味更強烈且香氣較為溫和濃郁。
中醫認為其具有散寒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等,通常與暖性食材一起做成湯品。
綠胡椒
綠胡椒是未熟成的胡椒,保留果實原始的綠色,常以鹽水或醃漬保存。
它香氣清爽、草本味輕,辛辣度較低,常見於泰式和東南亞料理中,也有提神醒腦的效果。
紅胡椒
紅胡椒是成熟後的胡椒,味道甜溫醇,帶有果香和淡淡辛辣感,有助消化,增進食慾,特別適合對辛辣食物敏感的人。
山胡椒
山胡椒(Litsea cubeba、馬告)主要產自東南亞,果實小巧、呈黃綠色,帶有檸檬、胡椒及柑橘香氣,辛辣感較輕。
傳統上,山胡椒常用於治療感染和發炎,具有抗菌、提神和緩解疲勞的效果。
胡椒功效
胡椒不只是廚房裡不可或缺的調味品,還有許多功效:
- 幫助消化
- 促進營養素吸收
- 抗氧化、抗發炎
1. 幫助消化
「胡椒鹼(Piperine)」是黑胡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不僅賦予辛辣的味道,還能刺激胃酸分泌、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脹氣、便秘等問題 [參考] 。
對於經常消化不良、脹氣或便秘的人,適量食用胡椒能有效改善腸胃功能。
2. 促進營養素吸收
根據 2020 年的一項研究 [參考]:胡椒鹼能提高身體對鐵和 β-胡蘿蔔素等營養素的吸收。
β-胡蘿蔔素不僅具有抗氧化作用,還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有助維持視力、免疫力及皮膚健康。
胡椒鹼也常被用為一種生物可利用率的增強劑,應用於保健食品中。
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吸收薑黃素、鐵、維他命B6、色胺酸等重要營養素或藥物。
3. 抗氧化、抗發炎
胡椒不只增添料理的風味,還具備抗氧化、抗發炎功效。
可以有效對抗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還能幫助減輕發炎、疼痛、腫脹等 [參考]。
特別是當黑胡椒與薑黃、生薑一起使用,對膝關節炎的效果可媲美處方藥 [參考]。
此外,胡椒也具有抗菌特性,是對抗常見感染,如:感冒、喉嚨痛等的天然好幫手。
適量食用胡椒,不僅能預防衰老、維持皮膚,還能增強免疫力。
了解更多「抗發炎食物」:慢性發炎怎麼辦?12 種抗發炎食物推薦
胡椒有什麼禁忌?
儘管胡椒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且有益的。
對於有特殊健康狀況的人,最好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再食用。
以下是 5 點胡椒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群體 | 建議與注意事項 |
---|---|
孩童 | 大量服用黑胡椒可能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 |
孕婦 | 大量攝取可能會影響胃部及胎兒生長,建議控制食用量,並諮詢醫師意見。 |
藥物交互作用 | 胡椒鹼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代謝,如抗凝血藥物,並阻礙肝臟的排毒功能。手術前後應避免大量食用胡椒,以免影響凝血功能。 |
過敏體質 | 部分人可能對黑胡椒過敏,會出現皮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 |
陽虛火旺者 | 中醫認為,過多食用胡椒容易上火,胃熱且容易口乾舌燥、口臭、長痘痘及痔瘡的人,較不適合食用。 |
如何使用胡椒?
儲存胡椒時,應避免潮濕,將其放在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以保持新鮮和風味、延長保存期。
若食用胡椒粉,則建議選擇整顆黑胡椒粒現磨現用,以保持最佳香氣和風味。
在選擇胡椒時,可以根據顏色、粉狀和味道來辨別其品質和用途。
黑胡椒適合用於牛排或燒烤等肉類料理;白胡椒則更適合涼拌菜、羹類、白肉魚類等清淡料理。
綠胡椒味道鮮爽,適用於炒菜、醃製菜肴和清湯料理;紅胡椒的濃郁香氣和甜辣味非常適合燒烤和義大利菜。
而山胡椒則常用於川菜和滇菜等地域料理中,適合用於燉煮、紅燒或麻辣菜品,增加特有的香味。
然而,過量食用胡椒可能會刺激腸胃,導致胃灼熱、胃酸倒流、痙攣、腹瀉或消化不良等副作用。
建議適量食用胡椒,以每餐不超過 1/2 茶匙,上限為 10 毫克。
- 美國衛生研究院 NIH 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