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藥物根據不同的化學成分、藥理機制,能區分為數十種的類型。
以下介紹 5 種,在台灣較常見的抗憂鬱藥物種類。
一、SSRI 藥物
SSRI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能選擇性增強「血清素」的作用,比較不會影響其他生理機制,因此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自 1988 年「百憂解」獲美國 FDA 核准以來,各類型的 SSRI 藥物陸續上市,取代傳統抗憂鬱藥物,是目前最主流的抗憂鬱藥物。
成分名稱 | 每年約開立 |
---|---|
Escitalopram | 6,172 萬粒 |
Sertraline | 3,063 萬粒 |
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能調節情緒,影響人們對幸福的感受。當缺乏血清素時,較容易患有憂鬱情緒。
了解更多:血清素是什麼?3個血清素不足的原因,又該如何增加?
在台灣,較多被使用的 SSRI 藥物,例如:
- 立普能膜衣錠
- 離憂膜衣錠
- 抑鬱錠
- 樂復得膜衣錠
- 憂必晴膜衣錠
了解更多:【SSRI藥物】最常見的抗憂鬱藥物,3種SSRI副作用
二、SNRI 藥物
SNRI (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能夠在低劑量時提升血清素,在高劑量時則同時提升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達到治療憂鬱的效果。
對於 SSRI 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SNRI 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在台灣,較多被使用的 SNRI 藥物,例如:
- 千憂解
- 速悅膠囊
千憂解(成分:Duloxetine)就屬於 SNRI 抗憂鬱藥物。
千憂解在 2004 年獲得美國 FDA 批准,除了治療憂鬱症,也能治療神經性疼痛、焦慮症,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神經相關疾病的治療中。
屬於 SNRI 的「千憂解」,可以說是 SSRI 「百憂解」的改良版本。在台灣,相同成分藥物每年開立超過 3.2 千萬粒。
儘管仍會有噁心、嗜睡、口乾等副作用,但對於年長者來說,副作用可能相對 SSRI 藥物較少一些,可以優先作為治療憂鬱症長輩的藥物。
三、NDRI藥物:威克倦
威克倦(成分:安非他酮 Bupropion),屬於一種 NDRI 抗憂鬱藥物。
在台灣較常使用的 NDRI 藥物如:
中文名 | 英文名 |
---|---|
威克倦 | Wellbutrin |
慮舒妥 | Buprotrin |
必博寧 | Buporin |
倍得舒 | Betetrim |
復維樂 | Prewell |
布憂平 | Bupion |
威克倦等 NDRI 藥物,可以作為「治療憂鬱症」和「幫助戒煙」的藥物。
NDRI 通過增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有助於改善情緒和緩解憂鬱症狀
對於 SSRI 和 SNRI 反應不佳的患者,或因 SSRI 引起副作用的患者,NDRI 可能是合適的選擇。
此外,還能抑制尼古丁在大腦中產生快感的主要途徑,減少了尼古丁的快感。
並調節「多巴胺」,減少對尼古丁的渴望和依賴。
常見副作用如:失眠、口乾、頭痛、噁心、減少食慾,不建議用於有暴食症或厭食症的患者。
也可能引發癲癇發作,特別是使用高劑量或有癲癇病史的患者中。
不同於主流的「血清素抗憂鬱藥物」,NDRI 非作用於血清素系統,較少引起「血清素症候群」,但仍需謹慎與其他抗憂鬱藥物併用。
四、其他血清素藥物:敏特思
除了常用的血清素藥物(SSRI、SNRI )以外,還有許多非典型抗憂鬱藥物:
- NaSSA(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血清素抗抑鬱劑)ex:舒美寧膜衣錠、莫憂平膜衣錠
- SARI(血清素受體拮抗劑和再吸收抑制劑)ex:美舒鬱錠
- SMS(血清素調節劑和促進劑)ex:敏特思膜衣錠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敏特思」膜衣錠一年共開立約 165 萬錠。
敏特思(成分:Vortioxetine)同時具有多種作用機制,調節「血清素」的濃度。
- 抑制血清素再吸收:與 SSRI 相似,抑制血清素的再吸收,增加血清素的可用性。
- 作用於血清素受體:除了抑制血清素再吸收外,還直接影響多種血清素受體。
這種多模式的作用使得 Vortioxetine 能夠更全面地調節大腦中的血清素系統,從而緩解抑鬱症狀。特別是對於對傳統的 SSRI 或 SNRI 類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頭痛、暈眩、失眠和腹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療初期較為明顯,但隨著治療的進程逐漸減輕。
相比於其他抗憂鬱藥物,敏特思在戒斷症狀、性功能及睡眠障礙方面影響較少,尤其適合老年患者使用。
雖然其抗憂鬱效果與其他藥物相比目前尚無明確優勢,但良好的耐受性,使其成為一種治療憂鬱症的選擇。
五、傳統抗憂鬱藥
此外,傳統的抗憂鬱劑(TCA、MAOI)曾是治療憂鬱症的主要選擇,但副作用多,目前已較少使用。
TCA 三環類抗憂鬱劑
TCA 在 1960 年代是治療憂鬱症的主流,能提高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然而,因為它們不具專一性,容易引發許多副作用,過量使用甚至可能致命。
如:靜安膜衣錠
MAOI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AOI 從 1950 年代開始用於治療憂鬱症,但會引起嚴重的「起司效應」,即影響起司、紅酒、醃製肉品的代謝,導致血壓急劇升高,甚至可能致命。新型 MAOI 藥物已經改良,副作用較少,但仍然不是主流選擇。
如:憂停錠
了解更多:正常人吃憂鬱症的藥會怎樣?澳洲研究:可能減少腦容量
抗憂鬱藥物使用原則
研究顯示:服用適當劑量和治療時間的抗憂鬱劑,約有 65~75% 的患者病情會改善。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哪一類抗憂鬱劑特別有效?所以選擇藥物時應考慮安全性、患者耐受度、效益、價格及服藥方便性。
可以先使用單一的 SSRI 藥物。需要注意的是:抗憂鬱藥物通常需要三到四週才能見效,因此在治療初期應避免不當的藥品更換。在有效劑量下,應至少服用 4~6 週。
治療憂鬱症相當複雜,若使用一種抗憂鬱劑無效,應考慮是否換藥、增加劑量或使用多種藥物。當單一SSRI藥物效果不佳時,可以換成其他 SSRI 藥物或 SNRI、NDRI 藥物,或加用 NDRI 或 Buspirone 等藥物觀察效果。
若使用足夠劑量和時間仍無效,可考慮換成 NaSSa 藥物或加用鋰鹽 Lithium、Liothyronine (T3 levorotatory isomer)。
最後,如果效果仍不佳,再考慮副作用較大的 TCA 藥物或使用 SNRI、NaSSa 藥物。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期刊
-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 – 111年度藥品使用量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112年公立醫療院所藥品使用量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