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咖哩時會不會總是好奇為什麼它那麼黃?其實,金黃色就來自於「薑黃」!
薑黃是一種香料,以幫食物增添顏色、風味和營養而聞名。
雖然名字和我們平常吃的薑相似,但它們其實是截然不同的植物。
薑黃不僅能讓料理更美味,還被認為有多種保健功效。
以下將介紹姜黃的功效、吃法及副作用。
薑黃是什麼?
薑黃(Curcuma longa)是一種薑科植物,原產於南亞,廣泛用於印度及東南亞料理。
以鮮艷的金黃色和獨特的香氣聞名,常被製成薑黃粉,作為咖哩、湯品中的香料及天然著色劑。
「薑黃素(Curcumin)」是薑黃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屬於天然多酚,具有強效的抗氧化和抗發炎功效。
除了料理之外,薑黃也常用於傳統醫學中,有助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改善消化等效果。
薑黃素的4大功效
薑黃因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備受關注,以下是薑黃的主要功效:
一、抗氧化、抗發炎
薑黃素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老化。
研究指出 [參考],薑黃具有延緩衰老、維持皮膚健康的潛力,對於多種皮膚問題,如:色素沉著、乾燥、促進傷口癒合等都非常有效。
薑黃還具有抗發炎作用,有助於減少體內發炎。
發炎是免疫系統的防禦反應,但當過度反應時,會導致疼痛、疲勞、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
根據 2021 年的臨床試驗 [參考]:薑黃可以緩解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且效果與止痛藥不相上下。
了解更多「抗發炎食物」:慢性發炎怎麼辦?12 種抗發炎食物推薦
二、緩解憂鬱、焦慮
根據《中央研究院》統計,約有 25% 的台灣人遭受身心疾病或精神困擾,包括:焦慮、憂鬱症。
薑黃具有緩解壓力、穩定情緒、改善睡眠的作用。
透過調節大腦中與情緒、壓力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來改善情緒。
澳洲研究團隊發現 [參考],每日補充 1000 毫克的薑黃素可以改善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症狀。
薑黃素也被證實與抗憂鬱藥物同樣有效 [參考],未來有希望成為輔助治療憂鬱症的選擇。
了解更多「多巴胺」:多巴胺是什麼?天然的行動催化劑、快樂荷爾蒙!
三、促進消化
薑黃不僅是日常料理中的常見香料,還有助於刺激胃液分泌,促進腸胃蠕動。
它常與胡椒搭配使用,因為胡椒中的「胡椒鹼」能夠增強薑黃素的吸收。
在中醫的角度,薑黃具有溫中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幫助舒緩消化不良、胃脹氣及其他腸胃不適。
對於胃食道逆流患者,薑黃可以縮短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降低胃酸逆流風險。
了解更多「胡椒」:調味品的秘密:胡椒品種、功效、禁忌一次看!
四、改善大腦認知功能
薑黃具有預防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潛力,並能有效保護大腦免受老化影響。
根據 2020 年發表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短期(約 4 週)服用 80 毫克的薑黃素可以提升中老年人的情緒、認知功能 [參考]。
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UCLA)也證實,長期吃薑黃素對記憶、注意力等有積極作用 [參考]。
透過提高大腦營養劑「BDNF 」的水平,加快細胞生長和修復,有助於保持思緒敏捷、增強記憶力 [參考]。
薑黃怎麼吃?
薑黃要早上吃還是晚上吃?薑黃建議吃多少?
薑黃的食用時間和方式會影響其效果。根據研究和專家建議,建議在以下時間食用:
- 餐後:薑黃屬於脂溶性營養素,不僅食物裡油脂可以加快吸收,還有助於消化。
- 睡前:可以將薑黃粉加入晚餐或睡前飲品中來幫助放鬆情緒、更容易入睡。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一天攝取薑黃素不超過 200 毫克 ; 若是用薑黃粉來調味,則建議每日 1~3 茶匙(約 3~6 公克)。
薑黃料理
薑黃被廣泛應用於各國料理中,像是印度的咖哩、泰式的椰汁雞湯、日本的茶等等。
除了鮮亮的金黃色外,還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以下是 5 種簡單又營養豐富的薑黃料理:
黃金牛奶(Golden Milk)是來自印度的傳統飲品,製作方法簡單,只需將 1~2 茶匙的薑黃粉與牛奶、黑胡椒、肉桂、蜂蜜或楓糖漿攪拌加熱,不僅能促進薑黃吸收,對於抗發炎、助眠也非常有效。
另外,也可以將薑黃粉加入熱水或茶中,並加入一些檸檬或蜂蜜調味。
薑黃是咖哩或湯品裡的主要成分,與椰漿、蔬菜、肉類搭配,能創造出豐富的滋味。
薑黃搭配橄欖油、黑胡椒、蒜末等香料與各類蔬菜,如:甜椒、洋蔥、南瓜一起烤,能增加色澤和營養價值。
在煮米飯或燉扁豆時,加入一點薑黃粉,不僅能讓食物呈現出美麗的金黃色,還能促進消化、改善新陳代謝。
薑黃副作用與禁忌
薑黃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的,但在過量或特定族群使用可能會出現副作用,或與藥物發生交互作用。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胃食道逆流、胃腸不適、腹痛、腹瀉、噁心、頭痛、皮疹、蕁麻疹等。
以下是 9 類不宜服用薑黃的族群:
- 胃潰瘍
- 糖尿病患者
-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 膽結石或膽道功能異常者
- 女性生理期間
- 服用鐵劑者
- 服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藥物者
- 手術前後的患者
- 陰虛火旺體質的人
- 美國衛生研究院 NIH 文獻資料
- 世界衛生組(WHO) 網站資料